阅读历史 |

明月应照我 第130节(2 / 2)

加入书签

谢慈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看着竹安有条不紊的动作,忽地一抬手,按住了竹安的腕子,从她的手中拿过葫芦形状的瓢,墨色的宽袖在铜盆的边缘蹭上了水迹,他也全然不在乎……

芙蕖猝然睁开眼。

感到到有一双手插进了她的发中,循着水流下的方向,将她的头发一顺到底。

谢慈这份难得的温情,让她想到了黄昏时悬在天边将落未落的夕阳,温柔地映出了漫天的朝霞,昭示着它的气数将近。

而一想到这里,芙蕖心里就惴惴的稳不住。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事都可以尽在掌握中。

总有那么几件无能为力的事,是要听天命的。

凤髓之解法,以母引子,极其凶险。

没有人能保证万无一失。

芙蕖手中有了方子,也有了法子,她所能做的所有就是安抚住自己焦躁的心,静静地去等一个结果。

谢慈头一回帮女人做这种事,到底还是不得章法,几次手下失了分寸,弄湿了他一身新换的衣裳,也芙蕖轻薄的月白色寝衣。

浅色的丝缎沾了水,便开始透出里面的好春光,偏偏芙蕖仿佛毫无知觉,睁着眼凝视着虚空中的一点,神识早就游走于天迹之外了。

等谢慈镇定的用毛巾将她的头发拧起的时候,贵妃榻的四角已经都泡在水里了。

见芙蕖仍然在走神,谢慈摁了一下她的肩膀,芙蕖顺势躺倒在他的膝上。

谢慈的手掌落在她的发顶,泄出了几分真气,暖烘烘的把玩着那三千青丝。

天光有了亮色,透过窗户,落下晦明又黯淡的光。

两个人依偎在狼藉中的身影也在这一刻显得明白起来。

芙蕖枕着他的膝盖,眼睛逐渐恢复了神采,又怔怔望着地上的水汽,说:“我改主意了。”

她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谢慈不解其意。

芙蕖解释道:“你方才问我想去什么地方,我答错了。现在我改主意了。你说你在寿石山置办了一处庄子,改日得空带我去吧。”

谢慈已将她的头发摆弄了个半干,动作依旧轻柔,应了一声:“好,正好更冷的天气要到了,庄子里引了地龙,烧得四季如春,你会喜欢的。”

芙蕖重复了一遍:“是,我会喜欢的。”

如果终有一日到了不得不结束的时刻,她会选择将脚步停在喜欢的地方。

谢慈在她的后肩处托了一下,芙蕖坐起身,谢慈道:“休息一会儿。”

芙蕖摇头:“天亮了。”

白天就该干白天的事。

她坐在妆镜前拿了梳子,随手将头发绕了起来,挽成一束。她拉开挂着小铜锁的抽屉,原想挑根素净的簪子,可手下一顿,里面的东西早叫她挪走道棠荷苑了。

谢慈的手在这时伸过来,在她掌心稍往下的地方,拉开了另一个抽屉,里面净是男子束发用的玉簪。

他不说话,芙蕖已明白他的意思。

葱白的指尖下挪,在那清一色素净到极致的款式中,选了一只墨玉质地的留用。

谢慈在镜子里看着她将簪子别进了浓密的发间,几乎要与那墨色融为一体,辨不出你我。

芙蕖起身,说:“我去看苏姑娘。”

谢慈侧身让开她身后的路,将一件棉袍抛进了她的怀里,说:“走吧。”

苏慎浓是被谢慈的部下带回来的,暂且安置在后院的客房中。当年苏慎浓在谢府以未婚妻身份暂住的时候,住的也是那间屋子。

谢府从宫中请了御医,给苏慎浓疗治了外伤,又配上几贴内服的汤药,御医说不必着急,苏慎浓的身体无碍,许只是受到的惊吓眼中了些。

芙蕖到的时候。

苏慎浓正好结束了一场混乱的噩梦,惊魂甫定地坐在榻上。

谢慈靠在外面的栏杆上,望着院子里挂了霜雪的梧桐。

芙蕖在屋中招呼人多加了两个熏炉,又将床幔换成了厚实遮寒的料子。

苏慎浓看着芙蕖就这熏炉上的炭火,烧热水泡茶,说道:“我做了好多个梦。”

芙蕖顺着她的话问:“你梦到什么了?”

苏慎浓:“梦到了人,很多人,亲人,朋友,还有一些不相干的人……可无论是谁,都不理我,将我抛在外面的冰天雪地,我独自走了很远,敲了很多门,最后只有一户人家开了门,却放了狗追我。”

芙蕖盯着陶壶里的水沸了,用手帕垫着拎出来,说:“毫无逻辑的一个梦,都是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