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魏合·涉祸(3 / 4)

加入书签

正的职务,一面有不入流的传闻呢?”

面对言官的当面指责,天子也只堪承受。“张御史所言有理,只是此事起于一桩命案,而人命比捕风捉影更重要不是吗?”

柏喜先退一步。他处事如油,君王的逆鳞还不想碰。“大理寺从昨夜以来一路探查,臣坚信很快真相会水落石出。”

年轻的天子在御案后朝众人笑笑,待大理寺少卿、御史都退下后,李则才松了一口气,原本笔直的后背也靠到凭几上。“昨夜因西北边关粮草之事,审到平旦,未曾想沐休日臣子们如此敬业,害朕不得偷懒。”

“陛下受累,为臣之罪。只怪臣平日性独,与郭氏不合。”

素白的手指再次端起茶盏,身着玄色深衣的天子垂眸露出个无奈的浅笑。“若你都性独,那么陆兰生可就是开天辟地的古怪了!”说完这话,他似不察下臣的惊愕,将碧汤饮入口中。欧阳谌三年来近乎不曾听他提及某人,原以为旧事已如尘埃散去,却见天子眼中寒光乍现,嘴角料峭;然而又立即收刀归鞘:“德言,你是否好奇仅仅死了一个门客,他冯翊公就如此兴师动众开始问罪了?”

寺丞点头,他想连柏喜都出动了,恐怕那孙放的身份并不简单。

李则让心腹太监徐贞送给他一折信,待欧阳谌展开后发现其由北狄语书写,多在讲述汉地风俗;收信者未知,可他注意到花押乃汉字所化,从中拼出了“孙放”二字。

“孙放曾在安北将军帐下为翻译,上旬才来的中州,而今暴死在烟花地,与边事难脱干系。虽有影卫为朕探查,朕仍希望朝中有人能注意此事。”

他默默将信还给徐公公,心里已清楚天子将他最后留下的缘由。

“陛下的忧虑臣知晓,只是边戎非太常职责,在下不敢逾越。”

三年来他自缚于太常寺,李则也都默认了;此番不知为何圣心难测,天子的态度异常强硬。“以朕之见,唯有德言合适。”

欧阳谌抬眼望向御座处,恍惚中想起的是自己初见李则的情景——那年春雨不歇,去就职赵王长史的路上,他的鞋袍都被打湿。当他狼狈迈入王府时,却看见檐下有位少年抱着经卷在等他……而今想起,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臣愿为陛下查访!”

听他言辞铿锵,圣人合掌笑道:“朕信德言绝不辜负朕。”

待他从禁中离开,后背已有一层冷汗,坐在车里的寺丞一面用便面扇风,一面命令车仆调转马头往北行去。当车轮停止时,紫光从窗帘缝隙洒入车厢,他冷面下车,踩着无尽的辛夷海往院中走去。所寻之人正袒露着右臂、坐在水池边洗佩刀,即便欧阳谌从来不喜欢他,也不得不称赞那人豹肩猿臂、天生挺拔。

“陆芝。陆兰生!”

他连叫了两声,那人才回过神来,似乎对他的出现很不耐烦。“你是觉得我杀人了,还是来责怪我揭露了你的酒庐?”

寺丞气短,将手中的扇柄攥紧。“华林园监好大的怨气,许久不见,还是那么爱以己度人。”听他挖苦自己,陆芝的眉头聚拢,手中擦拭的动作却未停。那柄漆黑的环首刀如井水不时泛出一片光来,华美至极,难怪如此受主人所爱。欧阳谌直切主题:“大理寺的人应当过来过了吧?”

却见对面露出嘲笑。“算来过吧,不过没得太常的运气,寒舍可不是想进就进的地方。”听其意思,是陆芝没让大理寺的人进来,也算他意料之中。

“早些时候我还在纳闷郭府为何因一介白衣大动肝火,但后来我听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门客会北狄语,本是安北将军的翻译——”话未说完,却见陆芝提刀而起,眉目里燃起了火。

“是李则让你来的?”他神情冰冷,近乎像转身就走。

寺丞一愣,随后怒骂道:“陆兰生,你放肆!”

“我再放肆的事都做过,要千刀万剐还是割舌挖眼都随便。”他将刀放回鞘中,似笑非笑地看着矜贵的来客。“一码归一码。过去这些年,承蒙你的玉山春多次收留,今后兰生自会还清;可我不会听从他李则的意志行事,他也别想拿阿尧来要挟我!”

安北将军郭尧曾是缪太子的伴读,陆芝和他的情谊开始于前朝东宫。

“陛下没有打搅你的意思。是我自作主张,将此事透露给你。”走了几步的主人回头,面上的敌意消解了些,却多了三分的疑惑。“你已买醉三年,若郭尧再有事,还不知要如何发疯,到那时陛下、太皇太后还有陆家……”

那张英挺的面目放松下来,眼中有些怜悯。“你倒是为他操心。”

王府旧臣无言以对,却看陆兰生转眼将衣袖穿好,他这才注意到对方穿的是身绯色的胡服。“既然那死鬼与安北将军有关,我还不得不弄清楚前因后果。”不等欧阳谌反应过来,那人就拔腿往外走,仆从见此纷纷替他备马备鞍。“明日此时,‘蓬丘’恭候欧阳大人的光临。”

欧阳谌再听到他消息却在小朝会后,柏喜笑里藏刀地截住了太常丞。“德言,昨日不才忘了问:你何时与陆王孙有了那样的交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