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夷制夷(1 / 2)

加入书签

在李景旺友好的邀♂请下,孔祥很痛快的答应了出差的事情。实际上,孔祥自己也很惊讶,自己居然被五流杂志的编辑打假了。孔祥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在眼科学术界有一定的国际地位。但凡安德森总编有动动小手指,查一查孔祥过去发表论文的总影响因子,都不会说这么武断的话。想必还是他觉得,《浩然内刊》这种听都没听说过的中国杂志,肯定不会有名家发文,也不会有高质量的文章罢了。《视神经性质分型的研判方法》,是孔祥在近距离观摩张子凡手术后,根据所得所想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篇比较粗浅的文章。发表于去年11月份,也就是孔祥跟随浩然旅游团前往川北旅游之前。实际上,那篇文章只能算是开胃小菜,这段时间以来,孔祥真正的科研重心,是与张子凡一起完成的重点论文《眼底视神经重排术的可行性分析》。这篇论文的我们都会邀请其中7人进行匿名评审。”“好的,适当催一催,让他们加大力度。”张子凡说道。作为一份新杂志,《浩然内刊》的评审库可以说是相当豪华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子凡觉得本院的评审人员还是太少了。没有办法,在办刊初期,为了增加杂志的公信力,还是得多请外来和尚念经。如果未来《浩然院刊》能达到《柳叶刀》,甚至更高级期刊的影响力,那么自然就能增加内部评审的权重。甚至,到时候可以要求所有的论文用中文书写,不懂中文就不能当评委……想着外国研究者,想要搞科研就必须先学语言工具的场景,张子凡忍不住在心里笑开了花。自己如果真能开这个先河,那是要被中华大地上广大学子给供起来的呀!当然,这种事情,张子凡就连和杨婷婷都是没有谈起过的。否则肯定会被当成神经病。想要搞科研,必须学英语。英语是最科学的语言,英语是世界学者沟通的工具。这种事情已经是深入人心的铁律了,哪怕是东亚的学者也不会有人心生质疑。甚至,英语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就连印度阿三都以国人能讲一口咖喱味的英文为荣。李加坡更是有废止中文,全盘使用英语的趋势。道路还是很漫长啊!张子凡暂时改变不了这些,只能扯着华西、北大,还有老美的虎皮,做一点事情。……英国医学科学院是英国医学界最高的学术荣誉机构,是英国五大学术院(皇家学会、皇家工程院、不列颠学院、医学科学院、爱丁堡皇家学会)之一。虽然这一组织的历史不算悠久,但其权威性在整个欧洲都是毋庸置疑的。今年3月20日,英国医学科学院庆祝建院20周年,并在惠康基金会在伦敦的总部举行大型学术会议。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头颈外科专家、显微外科专家、生物技术治疗肺纤维化的先驱者、世界腹膜透析与cgf膜联合应用第一人,张子凡硕士阁下当然是……当然是没有得到邀请……没办法,谁让张子凡的名声都在手术台上,学术界的论文相对滞后,所以知名度还比较低。而且论傲慢,英国佬还在老美之上,就连姚士华教授这样等级的专家,也很难受到邀请。不过这没有关系。张子凡知道有一个人,英国佬肯定是邀请了的。张子凡给远在大洋彼岸的老朋友,安东尼·福奇博士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讲明了自己的目的。要求福奇大佬带自己去英国人的年会混吃混喝,自然不能仅仅凭借交情。张子凡有自己的筹码。或者说不能算是筹码,而是张子凡本就打算发出的邀请。那就是邀请福奇大佬部分参与他正在进行的,关于线粒体、叶绿体溯源,以及改建应用的研究。这项研究自去年九月中旬开始,到现在也快半年了。虽然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所停滞,但研究进度还是不错的。目前张子凡已经成功实现在阿米巴原虫体内植入可传代的共生叶绿体,并使其合成特异性糖类了。但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与免疫调节、生物应答等前沿应用领域结合,张子凡需要一名合作者。福奇这小老头看上去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唯一的问题就是,中米目前已经不在蜜月期中,两国科技脱钩趋势明显。可生物医学领域却恰恰不是这样。去年一年,中米两国分别是各自生物医学领域最大的合作者,共同携手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这次合作,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只是细节处理,还是得有所防范。不过只要能牢牢掌握核心科技,问题就不会很大。让福奇这样了不起的传染病和免疫专家完善这项技术的应用,这对于时间宝贵的张子凡来说,是很划算的买卖。就好像掌握了最核心的芯片技术,自然而然就能控制下游的产业链。福奇虽然很厉害,但想在没有【解构/重构之眼】这样的外挂下,想要反推出多种细胞器解析重构的方法,其难度比攻克芯片工艺要难得多得多。张子凡丝毫不担心技术外流的可能。……邮件发出不到三个小时,张子凡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中传来了福奇沙哑和难以置信的嗓音:“张,你是说真的吗?你真的完成了那样的研究?”“dr福奇,我亲爱的老伙计!”张子凡用真挚的语调说道,“你是知道的,我们浩然医疗集团是有雄心成为中国的hca的,为此我们每年都会投入海量的技术资金,而如今,已经到了技术井喷和收获的时节……”“确实如此,dr张,我的学生将你们院刊的新论文给我看过,其中展现出来的革命性研究令人印象深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