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天天日报(1 / 2)

加入书签

江然在1981年上半年中凭借十五家店铺、杂志社和电影积累了两千万左右的现金流,在经过一番考量后,江然决定投资办一份报纸,内容方面更加偏向于娱乐八卦。江然安排业务部阿成收集香港市面上现在正在发行报纸的资料,希望收购一份报刊。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查选择,江然挑中了《天天日报》。《天天日报》于1960年11月1日创刊,至现在1981年已经有20年的历史,是香港少数拥有悠久历史的中文报纸,其创办人是当时社会知名的韦氏家族第二代成员韦基泽。当时的韦氏家族主要经营制药业,并创办当时的二天堂药厂,由于其生产的药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于是后来成立了二天堂印刷有限公司负责印制药品广告纸,其时韦基泽在英国学习印刷学,这为以后创办《天天日报》打下了基础。《天天日报》办报时的注册资金仅为5万港元,但韦基泽把所学的印刷技术运用在报纸的印刷上,先声夺人地以彩色印刷报纸,开创了报业历史,使当时《天天日报》成为全球第一份彩色印刷的报纸,因此一炮而红。另外,其办报方针更是一改传统,将报纸杂志化。尤其对当时的副刊进行改革,使其更贴近市民,内容大胆创新,使《天天日报》在创刊不久后,便日销4万份。创刊一年之后,韦基泽便将报纸交由其弟韦基舜接手管理。但是由于彩色印刷需要高昂的成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广告收益有限,导致办报开支被大量削减,《天天日报》的销量自此由高峰期的8万份掉到不足1万份。1977年,韦氏家族以160万港元的价格出售《天天日报》给刘天就,刘天就接手后的《天天日报》,可以用“烂摊子”来形容,其销量不足一万份,广告客户流失严重。不过刘天就后来找来《天天日报》负责广告工作的韦建邦加盟,韦建邦也不负重托,使《天天日报》起死回生,韦建邦在深化报纸杂志化的同时,打着迎合大众口味的旗号,以少文字、多图片作为编辑方针,拓展赌马和娱乐两个版块,并且随报附送赛马贴士,将《天天日报》定位为网罗大众的报纸,使《天天日报》销量急剧上升,从1977年的不足1万份销量飙升至1979年的8万份,到现在1981年其销量已经上升至9万份。江然看上《天天日报》是因为该报纸发展还在上升期,其拥有大量的在报纸行业中既年轻又有能力的从业人员,正是这一批年轻且充满活力的报业从业人员使得《天天日报》的潜力更被江然看好。再有就是这份报纸的定位于江然自己想办的报纸定位差异不大,销量在香港虽然比不上那些大报社,但是也有一批忠实的读者,这有利于江然得到报社后的报纸的持续发展,从而使得江然能够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现在《天天日报》还在妙丽集团大股东刘天就手中,江然想得到它恐怕还需要花费一番手脚。刘天就是到深圳进行住房投资的第一人,他在1979年底在深圳与罗锦里签定了合作建房合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并在去年就已经把还在图纸上的房子买罄。江然与刘天就不认识,他怕如果贸然去找刘天就谈会被不留余地的拒绝,毕竟现在的《天天日报》正处于发展上扬期,刘天就肯定不愿意马上出售,所以江然需要找一个中间人,最终江然找到了雷觉坤,毕竟雷觉坤掌握着九龙巴士也涉及地产生意,是香港比较老牌的富豪,刘天就也许会给其一点面子。“徐导,最近过的不错啊,我可听说金公主雷老板对你的支持不下于新艺城啊。”江然在电话里对徐克道。徐克自从《鬼马智多星》上映后在香港电影圈混得风生水起,自江然告诉他暂时不会开展电影项目后,被几大电影公司拉拢,最后选择了金公主院线,在雷觉坤的支持下开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新开电影《神奇探长》正在制作中,甚至把江然公司的胡海借去帮忙写剧本。

“阿然,你可是没事不会联系我的,说吧什么事,只要能够做到,绝没二话。”徐克的话语中透出一股坚定的味道,不管真假,反正江然听着很是舒服。“徐导爽快啊,我想找雷觉坤帮点忙,到时候想请你来作陪,你看有没有时间。”江然也没有废话,他和徐克的关系现在很不错。“没问题,你那边定好时间,提前一天告诉我就可以了,好了,要是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去忙去了,我在剧组快要累死了。”说着也不等江然再次开口就直接挂了电话,江然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忙音,直接无语了。搞定徐克后江然亲自联系上雷觉坤,“坤叔,我是江然啊,您明天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吃个饭。”江然对着雷觉坤亲热的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真的关系非常亲密呢,哪里知道两人也就见过不超过三次的面。雷觉坤有点折磨不透江然的想法,因此问道:“阿然,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说,你小子平时也没见你这么热情啊。”“坤叔,就因为平时问候你的时间少了,所以这次才要请你吃饭,增进一下感情啊。”江然睁着眼睛面不红心不跳的说着瞎话。“哦,是这样啊,那到时候在说事情我可就不会理会了。”雷觉坤吃个的盐都比江然吃个的米多,自不会为江然言语所动。江然一听雷觉坤的话,马上改口道:“别啊,坤叔,小子这里想认识一下妙丽集团的刘天就,想请坤叔做个介绍。”雷觉坤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