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很一般啊柳澄风(3 / 4)

加入书签

躯。去往长歌门之前,我在杭州的某处山林中隐居,为求得必要的水与食物,我经常去往山脚的村庄。毕竟年岁很大了,忘却了不少事物,但懂的比忘的要多得多,我时常以自己浅薄的知识为村民排忧解难,但大部分时候也只是为他们看伤看病。

记得其中一家富农的孩子想科考,我给他押题,恰好压中,于是他成了杭州乡试解元,自那之后,村民都唤我仙人。

我给自己取过字号,他们用那字号称呼我,因日升月恒,我本名单字为恒,我逢人就称自己是月恒,村民们管我叫月恒仙人。

我并非仙人,也不喜他们这么叫我。

这个称呼却传到千岛湖长歌门那儿去,那边学生多,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传闻,说我押题必中,简直是当代文昌星,过来找我探讨问题,指不定高中了。

我没有那种本事,但谣言是越传越开的,过来找我的学生越来越多,后来便是收到长歌门杨家的客卿邀请函,要我去他们微山书院做客卿先生。

我应该拒绝,我并非心寒如铁之人,与人相处总会有情绪,会思念,会不舍。与人相处于我而言是毒药。

可我还是答应了,往长歌门去做客卿。

长孙灼是河朔霸刀长孙分家的孩子,当年不过十八岁的年纪,还未及冠,说是到千岛湖拜访的。当时他在我课上旁听,但这孩子实在不怎么能念书,听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呼噜声还不小,课室里的同学都在笑他。

下堂后他还趴着,我便想着去叫醒他,他醒来时一惊一乍的,差点把课桌上的书本碰翻,还被桌角磕到了腿,有些狼狈。

他并非叫我月恒先生,反叫我仙人。事实上我很久没听过这个称呼了,有些晃神。

“你叫我仙人做甚?”

“他们都叫你文昌星君呢,说是很会押题的先生。”他眼睛亮晶晶的,全然不见刚刚睡倒在课桌上的倦意。

“我不是什么仙人,那群孩子乱说罢了。”

我否认道,摆摆手,“你若无事就上别处看看去罢,在学堂睡觉也不舒服。”

闻言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大致是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月恒先生,我实在听不太懂。”

“霸刀山庄不攻科举,听不懂也罢。”

毕竟我讲的这些都是会试可能考的东西,长孙灼从未参加过科考,当然是听不懂的,遇见不懂的事物,空乏无力犯困是常态。

“先生会琴吗?”

“不会。”

长孙灼有些意外,小心翼翼地问这是为何。无他,我并非长歌门的学生,也从未去过觅音源,往日隐居时顶多研究书画,对琴并无兴致,到底我是个樵夫,在长歌也不过是这里的客卿,想走也随时能走。

书画是我消磨时间的工具,可我并不怎么好学。

“我还想听听呢。”他淡淡地说了一句。

“其它的学生都会,你可以去觅音园听,他们不会拦霸刀山庄的客人。”

他却摇摇头,像是失去了所有兴致。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打破了他的幻想,毕竟人心目中的神仙总是无所不能的。他沉默了一阵,还是走了。

很奇妙的感觉,被人期待后我生出想学琴的念头,踌躇几日还真去了知心觅音园找了个先生学琴,不过我真是没这方面的天赋,奏出来的乐律全是乱的。至此,我的学生与我更亲近了些,或许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无所不能的“文曲星君”也有不擅长的事。

我奏琴的时候,很少人会去旁听,因为实在是太过嘶哑悲切了,像是杜鹃的鸣啼,尖锐刺耳,也很难想琴这样的乐器怎么会奏出这样的声音。

长孙灼似乎不在乎这些,只要我开始练琴,他就默默站在我身旁陪我,哪怕我奏得再乱再难听,他也会鼓掌,还说我进步了。

他为何能这样迁就我,不得而知,又过了一个月,他回了河朔,课室里少了一个打鼾的笨蛋,也少了一个鼓励我练琴的听众。少了一个人我练琴的热情也少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喜欢奏琴。

只是因为有人想听,我才去练罢了。这样的认识让我郁闷了一阵子,甚至于想辞去客卿这个位置,回到我的破屋子里隐居。我早经历过亲人朋友离世,与他们天人两隔的悲切,人的情感本就是一来一往的,既我与他人开始往来,那萌生情感便只是隔着一层薄纱的事。

我辞掉客卿的位置,四处漂泊,在天宝二年到了太行山,这里自然不比南方温暖,常年苦寒,若不是因为我被延寿千年,怕是熬不过去。

再遇长孙灼,是在太行山脚的无极镇,我去添煤,他来交工。与我不同,他的变化很大,原本稚嫩的面容变得俊毅飞扬,语气开朗大方,早就与前些年不同了。我刚想转身离去,他却先叫住了我。

“月恒先生?”

还来不及应答,他又说,“这些年来,您真是一点没变。”

这话听着像是夸赞,我却觉得心口闷疼,手心酸涩。

“是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